一幢幢花园式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院落,怒放在庭院里的美丽花朵,躺在屋顶悠闲晒太阳的懒猫,充满藏式风情的温馨居室,再加上西藏碧蓝纯净的天空,棉花糖一样的朵朵白云,让人恍入天堂。这是记者在曲水县南木乡的洛桑家看到的景象。洛桑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首先要得益于沼气池的建设,”洛桑对记者说,“以前烧牛粪做饭,烟熏火燎的,墙壁都被熏得黑黑的,院子里到处堆放着牛粪和秸秆,既显得零乱,也不太卫生。”她带领记者参观她家修建的太阳能沼气池,该池利用太阳能加温再通过管道连到厨房。沼气池大棚里还种有蔬菜和水果。“自从有了沼气,就再也不使用牛粪灶做饭了,既省事又省力,还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像过去那样,冬天只能吃土豆和萝卜。”
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农民次仁欧珠对沼气做饭深有感触,他说:“过去家庭主妇整天围着灶台转,现在她们被‘解放’了。”据次仁欧珠介绍,他们村在使用沼气之前,一直用牛粪烧火,村民们四处寻觅牛粪,而且还得把牛粪贴在墙上晒干用,不仅浪费劳力和时间,而且牛粪烧出的浓烟经常熏得人眼红嗓子疼。
据统计,自从2006年西藏启动农村沼气建设以来,到2009年底,已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114000座,使近57万农牧民用上了方便、清洁的沼气。
此外,西藏还加强了太阳能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太阳能沼气池建成后,很多农牧民因为不懂得沼气池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旦沼气池出现问题,就搁置起来。为了使这项民生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农牧民,国家已批复西藏建设沼气服务网点586个。从2008年起,西藏开展了农牧区沼气综合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每个站点平均投入8.4万元,在有服务点的乡镇,农牧民使用沼气不再“闹心”,只要打一个电话,就会有专业维修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西藏,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今,通过开发利用太阳能,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感受到太阳的“魔力”——这都要得益于西藏实施的“金太阳科技工程”。
今天,无论在藏北草原,还是在藏南谷地,以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灶随处可见。70多岁的拉孜县拉孜镇老阿妈其美卓嘎说,她以前觉得太阳很神奇,因为被太阳照射的地方都暖洋洋的,现在,她更加相信太阳有“魔力”了。他说:“太阳在帮我做饭!”
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结巴村的村民巴桑对记者说,太阳灶很经济,15分钟就能烧好一壶水,省时省力。
德吉家去年买了太阳能热水器,她说:“我们家自从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后,洗菜、洗澡都可以用到热水,太方便了。”
达孜县桑珠林乡一组朗木寨村居民从2007年就开始试用被动式太阳房,“尽管这里的冬季很冷,但自从使用了被动式太阳房,进到屋子里,感到暖融融的。”居民拉珍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太阳能科技工作人员的研究和广泛推广下,太阳能温室技术在阿里、那曲等地得到广泛运用。2007年,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在西藏的部分学校、民房建筑中开展了被动式太阳能房技术和建筑保暖措施相结合使用的实验。实验表明,采用以上技术后,被动式太阳房室内温度至少比室外高10℃,基本能满足冬季采暖要求。利用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解决冬季采暖问题,不但节省能耗,而且清洁干净、省工省时,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大为改善。
经过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西藏已推广太阳能灶约39.5万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太阳灶推广年增幅超过10%,太阳能供暖集热面积近10000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约360户近18000平方米,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光伏电站121座,总装机容量2196.54千瓦,风光互补总装机容量220千瓦,太阳能用户系统10004套,总装机容量2758.4千瓦,兴建了西藏太阳能检测大楼,配置了仪器设备,搭建了太阳能光伏、光热检测试验平台。目前,西藏已成为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份之一。 |